长年工作在野外一线达31年之久,一身工装,一双胶鞋,一顶遮阳帽是他野外工作一贯的装束。脚底生风,爬山最快,不知疲倦,是同事对他共同的印象。态度严谨、效率极高、质量过硬,是同行及专家对他一致的评价。
高原的凌厉,山川的顽强,“老地质”的初心不改,行走在技术这条路上,他把担当扛在肩头,把实干攥在双手,一步一个脚印,在祖国的山山水水间,踏出了最美的“地质魂”。他就是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副总地质师、总师部经理——江善元。
前行方有路,步履愈铿锵
2003年,单位派江善远等四人到西藏跑矿权,早已习惯了福建地势地貌的他们,面对着雅江畔被厚厚的风成沙覆盖的矿区,一时间都无所适从。“九万里风鹏正举”,江善元有着高度的韧性,他总能以饱满的热情鼓舞大家快速适应新环境。把矿权拿到手,那是任务,再难也要咬牙坚持。白天,他们一人一条线去踏勘,到了晚上,一人一张图的研究,一份一份资料的查阅。作为项目组里的共产党员,江善元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能发挥先锋作用,填图他选最远的线路,选点他挑最高的山,测量他扛最重的仪器。最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跑下了十个左右的矿权。
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一帆风顺的远航。2005年秋,江善元因为身体原因暂时离开了西藏,临行前他还坚持把一份设计报告保质保量的编写完成,后来这份设计报告获得了“优秀”的评分。同事们对江善元的干劲儿又敬佩又心疼,说他真是工作强度太大了,才导致的心脏不适。江善元却说:“压力意味着责任,只有当你背负重担时,才能坚定。”那几年西藏项目多、人员少,他从没想过自己的身体吃不吃得消,后来出现心悸、胸闷发热的症状,还经常出虚汗,才不得不听了医生的交代“注意休息,不要太劳累”,但国家大调查项目的繁重工作量摆在那,藏区每年就那么几个月的宝贵工作时间让他不敢有“偷懒”的念头,填图、物探测线、化探采样、工程编录、室内资料整理……处处都有他忘我拼搏的身影。
敢拼才会赢,实干勇作为
每年的9月份青藏高原就进入了冬季,也是在藏人员每年例行收队返闽的日子。但2010年10月1日是江善元难忘的一天。西藏普夏工作区1万填图,是矿调项目年度最后的一项工作任务。由于普夏地区气候恶劣,且工区多位于山高坡陡、人迹罕至、灌木重生地带,填图工作一直进展不顺。加上其他项目组陆续收队返闽,驻普夏项目组人员开始泄气,急躁的情绪逐渐蔓延。江善元得知情况后当天就从山南基地赶到矿区,当晚召集项目人员研究讨论,当机立断布置完所有剩余填图路线,尽管他也身心疲惫,但还是毅然把每天最高、最远的路线留给自己,第二天天一亮他就带队进山。在积雪的灌木丛中他总是走在最前面,碰落的雪水湿透了他半个身子,为的就是让后面的组员少受积雪打湿。过了灌木丛,他忍住寒冷,敲打岩石、认真观察地质现象,记录时握铅笔的手都在发抖,跟在后面的组员眼眶湿润了。到了山顶,凛冽的寒风吹来,衣服还未干的他冻的全身直打哆嗦,为了定位一个关键地质点,尽管头痛欲裂,他还是强忍住完成了当天的填图任务。晚上回到驻地后,嘴唇发紫的他连吃晚饭的力气都没有,喝了热水,裹着被子就在板床上睡着了。心疼他的组员们都劝他休息一天,但他却说:“我缺一天,你们就要多出一天的工作量。”依旧带病上山填图。任务完成收队后,组员们告诉院里同事:“没有江工的这种拼命干劲鼓励着,我们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江善元这种敢拼敢干、敢为人先的劲儿,让冶金地质二勘院在藏找矿队伍更加团结,也让找矿成果更加丰硕。他和团队完成的工作成果作为“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的集成成果之一,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参与的西藏某项目成果,被授予“2011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他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他的团队也荣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红旗班组”;他本人也荣获了“银锤奖”、“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获2015年度原国土资源部“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技多不压身,危难显担当
成绩面前,江善元不骄不躁,热爱地质事业的初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清晰和深刻。爱学习、肯钻研的他一方面自觉学习新理论、新方法,学习他人经验,提升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他又熟练掌握了photoshop、mapgis、预算软件等实用技术,一专多能的他在关键时刻更能彰显责任和担当。
2004年,他在执行西藏大调查项目时,组员发现一块铜矿石标本,他立即前往现场踏勘,发现了的泥化带、青盘岩化带和矽卡岩铜矿体,凭着他对“斑岩型”铜矿的认识,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具有斑岩型铜矿找矿潜力。在了解到该地段尚未有矿权设置后,他又开始着手编写探矿权申请材料,为冶金地质二勘院成功申请了一处重要探矿权。探矿权获批后,他夜以继日地编写年度“资源补偿费项目”申请并成功获批,提出的“斑岩型铜矿”找矿思路得到后续勘查验证,填补了雅江缝合带边缘斑岩型矿床找矿的空白,并对“大陆碰撞环境斑岩型矿产成矿理论”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得到了业内一致认可。
2014年,他一个人去北京参加项目续作评估报告评审,晚上9点多项目办通知项目经费增加50万元,第二天就要评审。经费增加50万元,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量、经费预算、附图、PPT汇报等全部都要变动,并且几个小时就要完成,原本修改任务需要由项目组员完成,但时间紧迫,江善元还是决定亲自操刀,通宵有条不紊、精准细致的修改文、图、表,并在评审会之前输出装订,按时上交资料、准时汇报,最终获得了优秀评分。中国地科院项目办的一名博士在得知实情后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江工,您太牛了,不愧是老革命”。
志当存高远,最美地质魂
正是由于江善元作为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才让他一次次在紧急关头勇挑重担,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业内的认可、同事的敬佩。他不无感慨地说:“无论是谁,只有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去做,才能把下一个项目做的更好,只有独立地带过一个国家级项目,才会真正学到东西,才能独当一面。”多年来,他主持的项目探明了西藏普夏中型多金属矿床、福建永定大型铌钽矿床、福建卓坑中型钼矿床,发现矿点十几处;他参与的项目发现了西藏的努日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羌堆中型铜矿床、明则中型铜钼矿床,发现矿点十几处;他主持的项目设计、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共获得8项优秀。
这几年,冶金地质系统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江善元首当其冲,接下了《福建农业地质调查评价等地质工作项目监理服务》总监的工作,一干就是三年。他一个人负责38个项目的监理工作。在没有相应规范的前提下,他“摸着石头过河”,编写了《监理方案》、编制了一系列监理表格、指导30名监理工程师开展监理工作。最终,24个农业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其中23个优秀级)和成果报告评审(其中16个优秀级);2个区调项目的野外验收和成果报告评审均为优秀级;12个矿调项目顺利通过野外验收(其中3个优秀级)和成果报告评审(其中3个优秀级)。
有了农业地质监理工作的探索经验,江善元在其他的创新项目上就更加有信心了。目前,他又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等新型业务拓展上开始了新的征程......
什么样的人赞美一个时代,往往反映出这个时代的背景色彩。江善元说,虽然现在他好像升了“官儿”,但是依然认定自己是做技术工作的,永远没有止境,他将以“初心”作为干到老学到老,探索到老,创新到老的调色底盘,用实干担当继续擘画最美“地质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