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0日 浏览次数:
河北新闻网8月10日讯(通讯员孟喜峰 记者孟宪峰)今天,在位于廊坊燕郊的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一座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根据模型截面,城市地下分层设计了下沉式广场、综合管廊、停车场、物流仓储、地下快速路、轨道交通、战略防御工事、雨水调蓄、变电站等。“这座模型融合了我们对未来地下城市的理解。”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地矿科技部陈煕说。
8月10日,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举行,图为揭牌现场。孟喜峰摄
当日,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防灾科技学院举行。据了解,该研究院成立后,将加强面向城市安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工程结构致灾机理及减灾措施、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城市工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突出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与关键问题,为建设宜居城市、提高城市生命力提供决策咨询与技术支撑。
两支“国家队”联合推动“产学研”合作
参观者在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灾害模拟实验室进行参观。孟喜峰摄
走进防灾科技学院灾害模拟实验室,各种灾害模拟实验装置整齐排列。笔者在一个黄黑相间的实验装置前看到,该装置顶部的两个容器里,一个容器里的水晃动剧烈,另一个则平稳许多。“这是一套隔震技术演示系统,用来反映传统建筑与隔震建筑的地震反应差异。”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笔者,秘密在于一个装置的底部装了橡胶隔震支座,形成一个隔震层,减小了装置的振动响应,容器里的水也就平稳了。“这套系统直观地反映了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方式,以及隔震建筑相对传统建筑的优越性。”
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由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共同组建。防灾科技学院作为我国唯一的以防灾减灾为主的高等院校,承担多种国家级科研项目,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震减灾科研体系,在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方面拥有者强大的理论与科研实力。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一局则是一支以地质勘查及延伸产业为主、涵盖各相关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具有业内一流水平的综合地质勘查队伍,在城市地质和地下空间方面具有业内较强的设计、开发和建设能力。
“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对进一步探索城市与地下空间工程灾变机理和防控措施,推动城市与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推进防灾减灾新技术应用,提升城市公共安全水准,改进城市服务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说。
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领域前景广阔
8月10日,在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陈煕指着城市三维地质结构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型说:“地下空间研究领域非常广阔。”他说,以雨水调蓄为例,响应国家提出的海绵城市理念: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的安全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内的积存、渗透、净化及再利用。海绵城市并不是对原有系统进行推倒重来进行取代,而是一种减负和补充,主要通过加强地表蓄水能力及利用深部储水空间来完成相关措施。
“还有我们设计的地下智能停车场,是建设现代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目前已经在杭州进入了应用阶段。”陈煕说,在杭州建设的地下智能停车场,地表占地只有157平方米,地下建成了214个停车位,平均每个停车位不到1平方米的占地面积,而平均造价不到20万元,整个停取车过程全智能自动化,停取车辆仅需不到120秒即可完成,可极大地解决老城区、中心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据了解,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成立后,主要开展地下空间研究与利用和城市安全研究,其中,地下空间研究与利用包括地下空间调查、规划与三维建模,地下停车场设计与快速建造技术应用,地下综合管廊优化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海绵城市设计与建造技术应用,地下建筑工业化设计与建造,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安全与耐久性评价,地铁运行振动影响评价等。城市安全研究包括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房屋安全和抗震鉴定、城乡震害预测、城乡防灾规划编制、爆破拆除或强夯等振动影响评价、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治理、采煤(采矿)沉陷区土地利用新技术、桥梁安全鉴定等。
“城市安全与地下空间研究院的成立,为城市安全保障、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与服务平台。双方的合作可谓优势互补、恰逢其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两支‘国家队’的历史责任担当。”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卢进说,希望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更多地形成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市场的科研成果。